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1354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特征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不同的格网尺度研究郑洛地区4个文化时期的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5 000~12 000m的格网尺度最能表现出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前期、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这4个文化时期全局自相关的差异。从局部自相关所表现出的变化情况来看,6 000~10 000m这一范围的格网尺度是最能保留住郑洛地区这4个文化时期遗址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于史前聚落考古研究中,可以探讨史前聚落考古中遗址点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这不仅为史前聚落考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扩展了史前聚落考古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海量数据需要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网络化管理的需要,为满足省市县农经业务的互联互通,文中研究基于政务云平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切片的农经权地图服务框架,实现省市县地块与权属成果的集成展现、快速检索;采用多种地图渲染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地类显示,提供多入口多渠道的"以人查地,以地查人"的查询方式实现调查成果的综合展示;基于政务云业务权限控制策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经权业务监管体系。系统通过在浙江省12个试点县市的试运行,能满足集成展现地块及业务成果、快速检索农经权属信息、高效办理日常业务的需求,实现省、市、县成果管理及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为农经权业务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33.
万正忠 《北京测绘》2018,32(3):269-272
在卫星定位应用领域,GNSS周跳的探测和修复仍然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站星双差观测序列、星间单差观测序列都进行了周跳探测研究。小波分析方法是一种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的分析方法,利用小波对信号进行分析时可以提取信号的突变点。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对星间单差观测序列进行了周跳探测,通过算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4.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urban population is crucial for addressing a wide range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Aggregated geospatial big data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t fine spatial scales over a given time period. However, it is still a challenge to estimate population density at a fine temporal resolution over a large geographical space, mainly due to the temporal asynchrony of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the challenges to acquiring a complete individual movement record.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stimate hourly population density by examining the time‐series individual trajectories, which were reconstructed from call detail records using BP neural networks. We first used BP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the positions of mobile phone users at an hourly interval and then estimated the hourly population density using log‐linear regression at the cell tower level. The estimated population density i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census data at the sub‐district level. Trajectory clustering results show five distinct diurnal dynamic patterns of 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study area, revealing spatially explici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urnal commuting flows, though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flow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35.
To prevent confusion between water and buildings in the extraction of urban surface water from hyperspectral data, we analyzed the spectra of shadows and water in hyperspectral images, and proposed an anti-shadow water extraction method. This method first use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for initial water extraction, then uses the height of the reflectance peak at 588 nm to eliminate the shadow of buildings.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two hyperspectral datacubes, which were obtained for Jiaxing City and Zhou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Compared to the common spectral indices used to extract a water body, such as the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hyperspectral difference water index, and index of water index,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shadow of buildings. The commission error reduced from more than 40% to about 15%, and the Kappa coefficient was increased from 60 and 70% to over 80% for the two datacub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nhibit the shadow of buildings and does not have a regional dependence.  相似文献   
36.
大风是台风引发的三大灾害之一,考虑到现有的台风大风研究相对较少、预报经验也比较不足,因此对其预报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数值模式预报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4个方向梳理了台风大风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图是经验预报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统计预报根据方法的不同可细分为回归预报、客观相似预报和气候持续性预报;数值模式预报方面,国内外多家机构都研发了相应的台风大风预报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目前则包含了动力释用、统计释用和人工智能释用。同时总结了上述4类预报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与实际业务中进一步提高台风大风预报能力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The long-term warming of the ocean is a critical indicator of both the past and present state of the climate system. It also provides insights about the changes to come, owing to the persistence of both decadal variations and secular trends,which the ocean records extremely well(Hansen et al., 2011;IPCC, 2013;Rhein et al., 2013;Trenberth et al., 2016;Abram et al., 2019).  相似文献   
38.
疫情期间全球各地一次排放大幅削减,而臭氧等二次污染的响应则存在着区域间差异.结合地面和卫星观测发现,同在氮氧化物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臭氧在东亚和欧洲呈现出可达14ppb的上升信号,而北美则下降为主(约2-4ppb).我们结合气象分析和臭氧敏感性进一步讨论了臭氧响应差异性的原因,一方面受臭氧与前体物间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于气象,尤其是温度.研究明晰了人为排放,化学和气象三者的内在关联,强调了在臭氧控制过程中考虑前体物削减和气象条件协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9.
华南西部滨海湿地调查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单波束测量、地质取样、海水取样、钻探、地下水采集与监测等多种调查手段及工作方法,首次在我国华南西部开展1∶10万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对滨海湿地类型及分布、滨海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环境质量、海水环境质量、生态地质演化、地下水化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项目系统查明了该区滨海湿地类型、分布、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滨海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建议,为后续我国南方滨海湿地调查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40.
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重要谈判内容。2018年12月举行的第24次缔约方大会(COP24)就适应议题后续实施方案达成了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如何借助新成果推动国内适应工作稳步发展,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是新形势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适应议题的焦点问题、各集团和缔约方的立场观点,展望了2019—2025年适应相关议题主要工作安排,并对此提出了中国未来适应领域完成相关工作需要考虑的应对措施建议,包括:(1)深入分析国际信息报告体系与国内信息的联系,梳理国内适应工作亮点,为构建高质量报告奠定基础;(2)构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搜集与完善,有效提高数据和信息统计功能;(3)强化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规范、标准等科学研究的作用,为制定政策规定时纳入相应技术要求、提高政策规定等需求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